12月19日,對於已退休10多年的何哲明來說,是一個終身難忘的日子。1984年的這一天,他在富民港蘆葦盪見證了南通開發區的誕生。開發區破土開發,標志著當年獲批成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南通,真正跨出對外開放第一步!
  30年來,搭上中國對外開放頭班船,南通一路試水探路“走向世界”:從江蘇首家中外合資企業落戶到近100家世界500強企業搶灘;從“借船出海”到同時擁有4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在與世界經濟洪流同頻共振進程中,收穫纍纍碩果,實際利用外資連續8年穩定在20-30億美元規模,進出口總額2345億美元,外經合作連續18年保持全省第一……
  “新常態”背景下,南通創新先行先試,換個步伐再出發。
  園區共建,打造跨區融合發展示範區
  每周一一早,範錚就和20多名同事從蘇州出發,穿過蘇通大橋來到蘇通科技產業園開始一周的工作。蘇通科技產業園是南通與蘇州跨江聯動開發園區。2009年動建以來吸引了總投資超過500億元的250多家中外企業落戶。
  蘇通科技產業園是南通跨區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融入蘇南,接軌上海”,隨著蘇通大橋、崇啟大橋先後建成通車,變成了現實。在市委書記丁大衛眼中,大橋是交通大通道,更是產業融合大動脈。“產業融合,我們從跨區合作共建園區起步。”丁大衛說,跨區共建園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突破區域界限、實現互利共贏、促進融合發展的過程。
  副市長孫建華回顧說,2008年初,啟東牽手上海在啟東濱海工業園共建“上海外高橋集團(啟東)產業園”。如今,這個5平方公里的“園中園”,已成為我省與上海跨區合作“試水樣本”。南通先後跨區跨國共建園區14家,“中奧蘇通生態園”和“中意海安生態園”都已實質啟動……
  目前,南通已形成多層次開發園區佈局,這些園區以5.6%的市域面積,實現了全市65%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0%的進出口總額、80%的實際到賬外資,打造成在全國獨樹一幟的跨區跨國融合示範區。
  創新“通關”,當好先行先試“急先鋒”
  12月2日下午,一向人頭攢動的南通口岸中心服務大廳顯得空蕩冷清。“有了電子口岸,過去要跑整天的手續,現在單位動動鼠標幾秒鐘就能搞定。”中外運南通分公司報關部經理胡曉明開心地說。
  “電子口岸”,是南通於去年啟動打造的創新通關關鍵工程。目前,一站式申報協同、關檢港“三個一”並聯協作等全國領先功能系統相繼上線運行,通關“單一窗口”基本形成。
  “南通很多外貿供貨額經上海等口岸進出,說明南通口岸功能不強,通關不暢。”市長張國華解析說,有江有海不等於通江達海,南通要創新打通思想和體制機制上的“天塹”。
  上海自貿區甫一成立,南通就搶先邁出無縫對接步伐。一年內,該市政府先後4次赴上海取經對接。目前,自貿區14條首創機制中,已有6條落地去年底封關運作的南通綜保區。
  8月8日,一批智利客商從海門疊石橋家紡市場採購的價值4.9萬美元的外貿貨物,通過“旅游購物貿易方式”成功通關出口。標志著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首批3個試點之一的疊石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跨出實質性一步。
  “這是對傳統國際貿易方式的一次革命。”專門前來調研的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評價說,其創新在於,解決了個體經營戶和國外採購商用內貿方式辦用外貿出口的難題,開闢了創建更加符合國際規則新型國際貿易方式嶄新路徑。
  擁抱世界,換個腳步“走出去”
  11月28日,海門林西村村民鬱平飛往南非,開始了這個24歲農村青年海外創業徵程。該村有300多名村民在歐、美、非10多個國家辦了200多家境外公司,每年創匯2億多美元。
  南通“走出去”遍及80多個國家,突破10萬人,在非洲創業人數占全省8成以上。
  “‘走出去’走出了全球叫響的新‘通商’品牌。”南通市貿促會會長金維樞見證了從當初紡織服裝“娘子軍”、建築安裝“鐵軍”和遠洋捕撈“海軍”等外派“勞務三軍”,向如今工程承包、國際貿易、境外投資等“創業老闆”轉變的全過程。
  “緊跟時代潮流,主動變換腳步。”張國華分析說,當前國際經濟格局調整、國家擴大開放政策以及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無不警醒“走出去”必須調頻換擋。不久前,南通專門出台引導“走出去”轉型發展政策,並正在爭創全省“走出去”先行先試試點城市,在對外投資合作便利化、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場主體等方面先行探路。
  南通“走出去”已從做生意向做產業、做投資、做園區轉型。如皋雙馬化工在印尼投資2.5億美元打造集現代農業和油脂加工於一體的產業集聚區,已吸引10多家企業進駐。目前,南通已有20多家企業在印尼、南非、德國等進行境外產業集聚和開發園區建設,境外投資呈現從傳統亞非國家向歐美髮達國家延伸、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喜人態勢。 本報記者 陳 明  (原標題:創新開放,南通換個步伐“走向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xyg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