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環境大臣克爾斯滕·布羅斯博 李英武攝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姚冬琴 | 北京報道
  9月9日至12日,丹麥首相赫勒·托寧-施密特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隨行的有丹麥環境大臣克爾斯滕·布羅斯博,氣候、能源與建築大臣拉斯穆斯·赫維格·彼得森,以及由數家丹麥企業高層和主要貿易組織代表組成的代表團。
  丹麥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個丹麥訪華團此行的目的在於推進丹麥與中國在能源、環保領域的合作,支持丹麥企業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
  他們在華期間,兩國合作的多個項目陸續揭幕:天津濱海旅游區採用丹麥格蘭富公司預製泵站技術建設的雨水處理工程宣佈投入使用;天津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維斯塔斯、諾和諾德、諾維信三家丹麥企業宣佈將攜手建立一個裝機規模為50MW的風力發電廠。
  更多的合作或在孕育之中。9月12日,中國國務院國資委、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牽頭主辦了“中國·丹麥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高層會議”。中方派出了有28位中央企業領導人參加的豪華團隊,其中包括國家電網、大唐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等。
  1971年,丹麥成立了環境部,是世界上第一個設立環境部的國家。今年2月,37歲的克爾斯滕·布羅斯博開始掌管這個全球“最資深”的環境部。9月11日,《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了克爾斯滕·布羅斯博女士。
  中國今天面臨的環境問題,丹麥也曾遇到過
  目前,丹麥正在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並把增加環境產品出口列入了經濟增長計劃。而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則需要符合國情、有較低成本和較高領先性的先進環保技術,布羅斯博稱,“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使命而一起開展合作”。
  Q:您陪同丹麥首相訪華,此行的目的和願景是什麼?
  布羅斯博:中國目前正在世界範圍內尋找解決環境問題的最佳科技。而應對環境挑戰,比如降低用水量、適應氣候變化、確保能源效率,正是丹麥以及丹麥企業的興趣點所在。這就是為什麼眾多丹麥企業來到中國,也是為什麼丹麥首相帶著我和氣候、能源與建築大臣來中國訪問。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使命而一起開展合作。
  在與中國幾位部長的會談中我瞭解到,環保是當前中國的一個關註重點——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儘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中國今天面臨的環境挑戰,丹麥也曾經遇到過。只不過可能規模不同,畢竟丹麥是一個很小的國家。我相信丹麥與中國在很多領域可以合作,針對中國的環境問題,比如空氣污染、水資源缺乏、污水凈化等,丹麥能夠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我此行的目的,就是確保雙方更清晰彼此的共同利益,有一個更緊密的合作。
  Q:您如何評價中丹兩國的環保合作?您及丹麥環保企業對中國市場有何期待?
  布羅斯博:對於丹麥和中國,這是雙贏的。我想,對於丹麥來說,中國是一個龐大而且快速增長的市場。
  我們在這兒,背後有丹麥政府強勁的委托和支持。我們想要展示:對於環保問題,我們真的有解決方案;對於合作,我們是認真的。當然,我們此行需要進一步強化、深化雙邊合作,提高到政治層面,讓合作更加順利。
  中國應減少“水漏損”
  環保和水利是丹麥環境部主管的兩大業務重心。這次在中國期間,布羅斯博與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與丹麥王國環境部環境合作協定》。根據協定,雙方將在水、大氣、土壤、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管理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布羅斯博還與中國水利部部長陳雷共同簽署了《中丹水利合作2014—2018行動計劃》。
  Q:您認為丹麥先進的環保理念和技術,能給中國帶來什麼幫助?
  布羅斯博:經濟發展和工業進程總是與環境挑戰相伴隨。今天中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在丹麥同樣曾出現過。比如中國人熟悉的小美人魚的家鄉——哥本哈根港口,在20年前就曾被嚴重污染,但經過努力,現在海水已得到凈化,夏天人們可在港口游泳。
  中國不必重蹈歐洲的覆轍。(與丹麥)攜起手來,共同應對環境挑戰,速度會快得多。我已經與周生賢部長簽署了兩國環境部門的一份合作協定,我們已經決定跟進具體行動。
  Q:您還同中國水利部部長陳雷舉行了會談,你們達成了什麼共識?
  布羅斯博:我跟陳雷部長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會談,很有成效。我們針對具體問題制定了未來5年的行動計劃,並且細化了我們雙方曾經達成的合作備忘錄。
  行動計劃的一部分與地下水有關。在北京,地下水每年下降1米,在這方面面臨嚴峻挑戰。而丹麥在保護地下水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經驗。
  行動計劃還重點關註“水效率”。我們商談了水資源定價問題,如何定價能夠確保企業始終關註高效用水。
  “水效率”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命題是“水漏損”。在丹麥,能夠把運輸過程中的“水漏損率”減少到7%以內。而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大量的水在運輸過程中漏損。從水廠到居民家裡,“水漏損率”高達20%。情況最好的城市,這一數據也在10%~15%。
  金磚國家是丹麥環保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丹麥GDP增長了80%,能源消耗卻是零增長,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還降低了13%。丹麥綠色技術和產品的出口量占本國出口總量的百分比在歐盟位列第一。丹麥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引起多方關註。
  Q:經濟增長並不意味著消耗更多能源,丹麥是怎樣做到的?
  布羅斯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丹麥的經濟增長率很高,曾經達到16%~17%,但環境污染卻使政府受到了民眾的壓力。我們認識到,那是一種無法持續的發展狀態,必須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根據丹麥政府發佈的最新政策,計划到2050年完全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丹麥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脫鉤,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產業拉動了經濟增長。目前,丹麥超過10%的出口是來自綠色產業。超過22000家丹麥公司生產或銷售綠色技術和服務。 超過8%的勞動力投入該領域。
  此外,丹麥同時也致力於提高傳統產業的能效。丹麥的水價、能源價格都很高,迫使企業更高效、更環保。儘管他們也在抱怨高價,但毫無疑問,能效高的企業更有競爭力。
  Q:您談到,丹麥超過10%的出口是來自綠色產業。數據顯示,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污水處理設備分別占丹麥能源環保領域產出的第一和第二位。請問,這當中有多少出口到中國,出口到發展中國家?
  布羅斯博:事實上,丹麥綠色產業主要出口地還是在周邊的歐盟市場,其中,德國是最大市場。金磚國家是丹麥環保技術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但出口份額仍遠低於歐盟市場平均水平。丹麥希望進一步擴大對這些國家的出口。
  過去6年,丹麥環保技術對中國的出口翻了一番。
  Q:丹麥環保技術領先全球,有哪些成功經驗?
  布羅斯博:丹麥的環境保護,以及綠色產業能取得成功,有三個重要原因:
  第一,政府的嚴格控制。我們有強大的、嚴格的法規去推動企業盡最大努力做環保。對於空氣污染、污水排放,我們也有嚴格的排放規則。
  第二,商業層面的合作。我們有良好的公私部門合作機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支持企業技術研發。此外,對於那些代表最先進科技的項目,例如水供應、廢水處理、水運輸等,政府還設有專項資金去扶持。
  第三,公眾的參與。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NGO、媒體的作用,倒逼政治家實現環保承諾,前瞻性地制定環保政策,保持環保技術在國際上領先。
  Q:在參加於天津舉辦的2014世界經濟論壇期間,您專程來到天津濱海旅游區,參加南部雨水泵站的交付使用儀式。我們知道,這個雨水泵站採用了丹麥企業的技術。您的到訪是否意味著,水處理技術是丹麥大力支持發展與出口的項目?
  布羅斯博:我瞭解到,這一項目採用丹麥格蘭富公司的一體化預製泵站,丹麥AVK公司提供閥門。當丹麥企業來到中國,不是只提供某一方面的技術,而是提供全部的解決方案,使得項目能夠快速實施。如果想分得一塊蛋糕,首先要有能力成為整體解決方案中的一分子。
  綜合的一體化技術和解決方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也是丹麥及丹麥公司所擅長的。在丹麥,通過技術集成,已經可以把“污水處理廠”變成“能源生產廠”——通過提取污水中的有機物質來進行生物發電,得到的電能不僅能供應電機、水泵運營所需,還有盈餘,污水處理不一定是花錢的,也許可能是賺錢的。
(原標題:丹麥環境大臣:過去6年環保技術對中國出口翻了一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xyg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